1.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哪些方面内容?
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你知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历程吗?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2020年8月9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2020年10月,“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核心是爱国主义。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基础是什么?
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
7.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8.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不断完善各项区域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9.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10.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要顺应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完善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11.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1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要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你了解“同”与“异”的关系吗?
一方面,不能笼统把“同”和“异”放到一个层面看待。“同”是方向、是前提、是根本,共同性是统领差异性的,没有共同性就谈不上共同体意识,不能本末倒置;“异”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用差异性取代共同性,也不能用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取代其他民族的多样性。讲增进共同,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消灭哪个民族,不是“汉化”也不是“同化”,而是要共同走向现代化;讲尊重差异,是要包容多样,但不能强化固化差异、不能人为添加扩大差异,不能用差异性消减共同性,不能把差异性变成“隔离墙”,更不能让差异性成为阻碍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绊脚石”。在坚持“同”的基础上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要理清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也不能有差异。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不同民族可以有差异,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
13.如何正确处理各民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
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这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
1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实现“一个目标”,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达到“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增强“三个意识”,即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增进“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
树牢“五观”,即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15.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重点把握好“四个关系”,“四个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三是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四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16.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7.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1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个与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个与共”就是指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19.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指的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20.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在哪些方面逐步实现全方位嵌入?
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澳门人威尼斯3966 copyright © 2019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15 "));
澳门人威尼斯3966的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